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http://bdfyy999.com/家乡人将农历五月初五称为“五月当午”。每年过“五月当午”的时候,非常庄重。要门庭插艾、要饮雄黄酒,小孩子要戴香囊、佩戴五股彩绳、要到野外洗脸沐浴、要蒸煮鸡蛋、鸭蛋、大蒜以供家人食用等。
五月当午之前,老人们就一遍遍交代,五月当午是毒月毒日,非常厉害。村里野外的蜈蚣、蚰蜒、蝎子、毒蛇、癞蛤蟆等都不敢乱跑,早早躲了起来。只有在这一天里,这些大大小小的毒物才不敢随便伤害人和牲口。但是,如果碰到,也不要轻易招惹它们;它们会记仇,过去这天以后,就会想方设法找到你、伤害你。
据说,五月当午前夜,月宫里的药奶奶,会采集百草捣碎成药,洒向人间。于是,天还不亮,就被大人叫起来,到河边、池塘去洗脸、洗脚、洗手,甚至浑身上下洗个遍。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没有什么依据,但不管怎么说,这应该是小孩子们一年当中最讲卫生的一天。
这些事都做完了,才有更好的节目上演。早饭的时间到了,桌子上除了正常的吃食外,还摆上了早已煮好的鸡蛋、大蒜,条件允许的家庭,也会有腌制好的咸鸭蛋。姊妹兄弟多的家庭,家长早已分成几等份,让家人们分享。孩子们围在桌子边,早把各个碗里的情况观察清楚,大眼瞪小眼地等着自己那一份。
到手之后,立即开吃起来。鸡蛋剥皮、大蒜分瓣本需要过程和时间,但个个手头麻利,三下五除二即塞到了嘴里。煮熟后的蛋黄儿,虽然好吃,但也考验一个人的吞咽能力,稍不小心,就会被噎着。有一年在亲戚家过五月当午,表弟兄们高高低低七八个,个个都是好吃家。待鸡蛋刚刚分配完,大家全然不顾大人们“慢些、慢些”的提醒,比赛似地往嘴里整。
只有四表弟有范,待大家吃完后,他手里还剩有一枚,并拿起来在大家面前比划显摆。见有些强梁的六表弟上前要抢,四表弟立即慌了,立即将鸡蛋往嘴里塞,使着劲往下咽。只见他被噎得脑袋一点一点、脖子一伸一伸,眼睛瞪的溜圆,两腮鼓起老高,圆脸憋的通红,喘不过气来。吓得一旁的大人们又是拍胸拍背、又是帮着捋顺脖颈子。那场面实在排场极了,使得我在以后的日子里,每次吃鸡蛋黄儿时,就会想起我那位可爱的亲爱的表弟。
对于某些家庭来说,五月当午还要叫未过门的媳妇吃团圆饭的习俗。家乡人将未过门的媳妇称作“小妮儿”。叫小妮儿宜早不宜晚,挑农历双头日子,初二为最佳。叫家由嫂嫂出马,或姑姑、姐姐、姨娘上阵,实在啥也没有的,就请邻里中墨阳周正说话好听的女性前往。叫时需备上“四色礼”,当然越多姑娘家也没意见。小妮儿,该叫必须要叫,该叫不叫,男方会被人视为小气,女方更是抬不起头。
小妮儿到婆家,有人陪吃、陪喝、陪玩、陪说话,还有婆家早已准备好的零花钱、过夏衣服和花花绿绿的布料,很受礼遇。当地还有一首《叫小妮儿》的民谣,很有意思。原谅我跑一会儿正题,摘录于此。
小喜鹊,叫喳喳;小妮儿来到俺们家。搬个墩,您坐下,俺到后院把鸡杀。小鸡说:“我皮薄,杀我不如杀那鹅”;那鹅说:“我的脖子长,杀我不如杀那羊”;那羊说:“我的四蹄朝前走,杀我不如杀那狗”;那狗说:“我夜里看门喉咙哑,杀我不如杀那马”;那马说:“我备上鞍子就能骑,杀我不如啥那驴”;那驴说:“我一天能磨二斗谷,杀我不如杀那猪”;那猪说:“喝的水,吃的糠,临老挨刀见阎王”。——你看,遇到小妮儿来时,啥事都商商量量的,多好!
但小妮儿不要忘乎所以,一定要行为端庄,紧睁眼慢说话,方方面面都要谨慎小心,即使是装也要装下去。当然,吃鸡蛋时更不能被噎着,细嚼慢咽才行。另外,切记,鸡蛋也吃了,衣服也有了,散碎银子也到手了,初六可说啥就该走了。
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传统节日也在发生着变化。人们普遍认为,端午节又叫端阳节,“端”即新的意思。古代农历月份按照干支排列,十一月为子月,以后以此类推,轮到次年五月时恰好为午月,五午同音,又是单数属阳,故而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。同时,越来越多人认定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。每年端午节,各地都要开展一定的活动来过节,表达对屈原纪念的同时,也包含着珍爱生命的意义。各地过节风俗活动虽有所不同,但基本大同小异。主要有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蒿等。
现在过端午节,有假日、有大戏、有酒场,鸡蛋粽子随便吃、鸡鸭鱼肉随意造,但总觉得少了点儿时的期盼与快乐呢?
(文中图片来自视觉中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