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鹊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娇矫瑞兔入画来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 http://www.yunweituan.com/m/


  兔,是善良乖巧的动物。虽未入六畜之列,但进入先民视野颇早。据文献考证,殷商甲骨文中的“兔”字,便是模拟兔子长耳短尾之态,属象形字。


  人兔相识相知已有数千年。《诗?召南?兔罝》有“肃肃兔罝,施于中林”之语,《礼记?曲礼下》有“凡祭宗庙之礼……兔曰明视”之句,足以明证。兔性情温和,体态乖巧,动作轻盈,反应机敏,是善良美好的象征。


  随着时光迁移,兔逐渐衍化成了一种文化符号。商代,有墨玉兔形佩;西周时期,出现了兔形青铜尊;到了汉代,人们开始以兔的形象入画。


  史上流传下来最早关于兔的画作,是北宋崔白的《双喜图》。崔白是一位民间画工,一直崇尚徐熙的“野逸”之风,加之性格放逸,作品蕴有一种天然真实的画趣。《双喜图》以秋风中古树、枯草、荒坡为背景,主体是一只野兔和两只灰喜鹊。秋风吹动,老树的枯枝败叶与衰草竹枝顺势倾斜。右上角,两只灰喜鹊,一只立于枯木荆树之上,展开一翅;另一只则从画面右上方飞入,张开双翅,与风势对抗,羽毛略显凌乱。两只喜鹊由于紧张,皆张嗉而鸣。画面左下角,一只野兔正惊愕地回头而视,许是被空中惊扰未定的两只喜鹊的尖叫声而吸引。从它前右爪的姿势来看,似乎于剧烈奔跑之中停于此处,又不由自主提起前爪以备随时逃跑。


  《双喜图》


  这幅画有“双喜临门”之意,不取百花争艳之春为背景,而是选择了野郊深秋:老树迎风,摇曳劲挺,竹枝坚韧不拔。寒鹊张口叫鸣,扑动翅膀,与老兔慌张回顾,一呼一应,紧密而又自然。画家准确捕捉到了鹊与兔动态的一瞬,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。


  在野兔的塑造上,画家主要以丝毛为主,采用纤细劲力的用笔加之焦墨丝毛,配以淡墨刷毛,根据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笔法来描绘。野兔脊背上表层的毛,根根纤细而有韧性;两颊的毛和下层毛,相对柔软,用淡墨刷出了毛茸茸的质感,将兔毫的量感和质感惟妙惟肖表现出来。隐于柔软身体中的关节部位则是淡墨晕染,将体肥毛丰的野兔表现得形神精微,活灵活现。


  清代华喦的《海棠禽兔图》,也是一幅以兔为主题的作品,被称为故宫博物院的“镇院之宝”。华喦是康乾年间著名画家,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。这幅作品,选取了山鹞俯冲捉兔、兔子正要逃命的瞬间动态,营造了一幅紧张、惊险的传神场面,堪称中国画传神写意的经典之作。画幅上半部分是一段枯枝,枯枝上一只山鹞正倒挂于上,双眼圆睁、鸟喙大张,似在发出鸣叫,做出即将俯冲的动作。画面下半部分是一丛秋海棠花,花中卧一只黑兔。黑兔也发现了头顶的威胁,正在回头张望危险来源,面部表情惊恐万分;蜷曲的身体好像弯弓一般,正准备拔腿逃离危险。故宫专家徐邦达对于此画做出鉴定:“设色清丽,形象生动,代表作。”属于画界珍品。


  《梧桐双兔图》局部


  清朝冷枚的《梧桐双兔图》,也为故宫博物院珍品。画中绘梧桐二株,梧桐叶绿中泛黄,并带有孔洞,使人感觉到秋风萧瑟,亦可见画家观察生活细致入微。树下石缝中斜长一枝桂花。地上野菊满地,秋意盎然。柔草丛中,两只白兔相戏。它们体型肥硕,兴高采烈,显得非常惬意。双兔工笔写实,造型准确生动,活灵活现,皮毛细腻入微,有柔软质感,使人生抚摸之欲。几块山石点缀得恰到好处,以坚硬峻峭衬兔之柔绵乖顺,让人感到一种生机与暖意。


  神话传说中,嫦娥吃了仙丹,抱玉兔飞进月宫。玉兔,便担任了捣药之职,成为月亮之神。兔成为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之一,更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,具有善美、祥和的寓意。


  自古至今,以兔为画,数不胜数,兔是画家的热门素材。兔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,造就了古今绘画中兔所传达的那份“于世俗中,灵且逸”的艺术感觉,这或许就是我们痴迷兔画的原因之一吧。(新黄河作者:米丽宏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