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鹊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王恩荣夹在骨缝里的山水解读太行闲夫路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zj/

「来源:|濩泽论道ID:huozelundao」

散人曰:让名家引领,为草根代言

本文转载于简书文学汇

夹在骨缝里的山水

----解读太行闲夫路军锋的故乡诗意

文/恩荣

很幸运我的几首诗发表在白恩杰老师主编的《天涯诗刊》冬至号上,此刊封面有路军锋的相片与诗,我认识路军锋就是从这认识的。正如有文章这样描述:“在这个封面上,路军锋面貌清癯,目光深邃。背景深沉,深藏若虚。真是雅人深致,清标出尘——活脱脱一个“太行儒商”。”,尽管我了解路军锋只能从网络上略知一二,但他的故乡在太行山,我的故乡也在太行山,便与我有深深的认同感。而且他的古体诗和现代诗所表达的雄浑的心志、故乡情结和对故土知性的体验都深深的吸引了我,在此我解读他的几首现代短诗以飨读者。

恩荣,网名,雨中思绪集,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。在《诗刊》、《山西日报》、《都市》、《火花》、《关东诗人》、《长河》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。作品包括现代诗、诗歌评论、散文等。

01

年轮

文路军锋

春风在柳枝上

抹了一把绿

没敢驻足

在母亲的催促下

羞答答地跑到

太行之颠

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

亲吻沉睡的爱人

大山开始泛绿

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

娓娓地讲述着

年轮的故事

新的一年又启动了

这首《年轮》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,第一层:“春风在柳枝上/抹了一把绿/没敢驻足/在母亲的催促下/羞答答地跑到/太行之颠”,看这句我感觉诗人对古诗的造诣也是颇深的,他借化了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诗意美,而且现代性的创新了这个诗意。“春风在柳枝上/抹了一把绿”。好一个“抹”字,何其的灵动传神!把“烟柳”“杨柳风”“杨柳依依”的初春意象一下子带到我们眼前。我忽然想到“春上柳梢头,举头已见绿”的句子。“没敢驻足/在母亲的催促下/羞答答地跑到/太行之颠”,哦,春风是先经过平原的,然后马不停蹄地“羞答答地跑到/太行之颠”,而且是“在母亲的催促下”,“母亲”是大地母亲,或者是故乡。“羞答答地跑”说明春风来的迟缓。但缓则缓也,总比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强多了。

层:“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/亲吻沉睡的爱人/大山开始泛绿/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/娓娓地讲述着/年轮的故事/新的一年又启动了”,这层是继续沿着春风的叙述方向展开的:“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/亲吻沉睡的爱人”,第一句是实写,春风上山变冷,所以含的是雪水而不是雨水。句就是暗喻了,把太行山比喻成春风的爱人,何其的辽远博大,这也是诗人的爱了,是诗人对故土的爱。爱的结果:“大山开始泛绿/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/娓娓地讲述着/年轮的故事”,我忽然感觉这或许是写一段诗人自己人生的经历,是诗人创建故乡秀美河山的故事吧。没有对故土赤子般的心,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。“春风”就是爱,对故乡的爱,“年轮的故事”是诗人自己的故事。最后一句:“新的一年又启动了”,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陈述,也是言志,表明诗人一如既往的建设故土的愿望。

02

坐化的村落

文路军锋

行走在太行深山

穿梭于颓废的村庄

尘土与茅草相伴

青石在路旁冷看

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

还有衣服的院落

石碾、牛栏

槐树、老井

早不发光的小路

风盖住了我的脚印

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

这首《坐化的村落》是对渐行渐远的村庄的描绘,在中国步入整体城市化的今天具有普遍的意义,是诗人对村庄文明渐趋消退的遗憾和对美好家乡记忆的呼唤。第一句:“行走在太行深山/穿梭于颓废的村庄”,村庄的消失是从偏僻的深山老林开始的,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,这些偏远的村庄首先被很快的边缘化,村庄的新生代只好舍弃家乡,让生养自己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故乡。村庄的颓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。而诗人作为已经走出去的游子,回归后眼中昔日的美丽的故乡变成了什么样呢?请看:“尘土与茅草相伴/青石在路旁冷看/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/还有衣服的院落/石碾、牛栏/槐树、老井/早不发光的小路”,“尘土与茅草”在侵占着破旧的院落与村庄、孤独的青石在路边冷眼旁观、房子都塌顶了、院落用来遮挡的围墙都没有了、石碾、牛栏、槐树、老井、小路被尘土与杂草占领。诗人在描绘这些时,用了诗意化知性的写生:“尘土与茅草相伴”,“青石在路旁冷看”,特别是把房子都塌顶了说成是“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”,把院落用来遮挡的围墙都没有了说成是“衣服的院落”,把小路被尘土与杂草占领说成是“早不发光的小路”。这些陌生化的语言,表意性特别强。这样的描述使语言达到冷幽默的效果,冷叙述里蕴含着巨大的情感效应,直叫一个游子潸然泪下,这远比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悲怆多了。最后两句:“风盖住了我的脚印/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”,“风盖住了我的脚印”,足见其荒凉!“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”,村庄消逝,但文化永存。这就点到题目《坐化的村落》,坐化正是文化。

03

太行村落

文路军锋

杨柏的乡野

小路弯弯

饱含着阳光与水份

特别是秋天

阴雨雨绵绵的季节

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

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

雨花踉跄于瓦沟

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

看潮湿的麦垛

土丕墙

舔着雨水

听门口的黄犬汪汪

看一队旅人

驻足于狼毒花中

等待雨停

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

“杨柏的乡野/小路弯弯/饱含着阳光与水份/特别是秋天/阴雨雨绵绵的季节/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”,诗人的故乡到处是杨柏树,“饱含着阳光与水份”说明这些杨柏郁郁葱葱,绿的闪光,让我想到一句“青翠湿人衣”的古诗。“阴雨雨绵绵的季节/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”,“群山和小村拉手”,是很诗意化的,现代诗的诗意化是与童心一脉相承的,而童心又是与故乡相联系的。

“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

雨花踉跄于瓦沟

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

看潮湿的麦垛

土丕墙

舔着雨水

听门口的黄犬汪汪

看一队旅人

驻足于狼毒花中

等待雨停

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”

这一大段又是对故乡物象淋漓尽致的特写:“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”,极言雨水之多,深入骨髓,太形象了;“雨花踉跄于瓦沟”,说明雨大瓦沟有了流水,坑坑洼洼的因此使雨花踉踉跄跄;“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/看潮湿的麦垛”,这样的情景我们在小时侯是不是经常见到啊,现在我才理解到,淋着雨它也不忘觅食,好象万物都有了人的灵魂;“土丕墙/舔着雨水/听门口的黄犬汪汪”,“土丕墙/舔着雨水”是雨下的大把雨水勾兑在墙上,诗人拟人化成“舔着雨水”太惊奇的比喻,并且墙能“听门口的黄犬汪汪”,连锁拟人,给读者以连锁反应,更增强对故乡的情感反应的效果;“看一队旅人/驻足于狼毒花中/等待雨停”,不管是墙看还是狗看,其实是人看,这就是国潍的有我之境;最后,“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”,这就有了地域特色,女人放羊啊!看到此等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的诗意陈述,你作何感想?故乡的物象与诗人的心象的融合,使诗人的对故乡的情感体验臻于,让我们叹为观止,我们受感动于一个赤子的魂魄。

04

留守儿童

文路军锋

析城山下有个村庄

的山梁上

跑着几个光腚的孩童

泥巴在腿肚下不停的翻腾

偶尔有老人呼唤

温暖的阳光下

老人们围成圈圈

使劲搓着棒棒

眼神还不停地打捞远方

几间心疼的老房

挂满了秋天的金黄

一只贼瘦的黑狗

汪汪地看着落幕的阳光

这就是生我的地方

也是我快乐的家园

析城山是路军锋故乡诗里常出现的意象,就象雷霆的官道梁、姚宏伟的乌马河、张海荣的潘掌一样。对故乡的爱,也使他也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